2018年11月19日,“第十三届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在苏州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主办,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和苏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承办,苏州评弹学校协办,阔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来自全国35所本科高校、39所职业院校的177名专家、学者和226名研究生代表,以及德国科隆大学和中国台湾的学者共计43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还得到了15家期刊和媒体的关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祖平主持了会议的开幕式。苏州大学副校长刘标代表苏州大学致欢迎辞,好的技校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蒋晓虹代表教育学院致欢迎辞,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兼学术委员会执行主任、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所长石伟平教授出席并致辞。石伟平教授对此次论坛的召开表示了热烈祝贺,对会议的承办方、技术支持单位、参会人员、期刊媒体等表示了衷心感谢。他提出,中青年职教论坛崇尚自由,没有权威,提倡各抒己见,是一场
无论是专科学校、培训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职业学校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都应具备相应的职业能力,因此人人都需要接受职业教育。这样的职业教育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全民教育。对此,构建合理有序的教育体系和相应政策就显得尤为关键。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义务教育阶段之后职业教育的覆盖范围,特别是为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的孩子提供职业教育的机会,确保他们在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之后就业。你有什么什么的看法,可以在下面留言。
百家争鸣的学术盛宴,并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中国中青年职教论坛”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界重要的学术会议之一,在我国职教研究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论坛聚焦“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与新挑战”,以“主题发言”+“自由论坛”的形式,围绕“新时代背景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内涵建设”和“新时代背景下产教深度融合的价值与路径”等重要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十个主题发言分别是: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职业教育学院孙翠香教授作了题为“产教融合政策分析:新时代的新使命”的报告。孙教授认为《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亮点颇多,意义深远,在贯彻落实《意见》时,需要考量产教融合配套执行政策该如何怎么凸显新时代的“新”意蕴。该如何怎么“协同推进”产教融合政策等问题,可尝试通过问责形成倒逼机制。
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王为民副教授作了题为“三权分置:破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问题的机制创新”的报告。他认为“三权分置”是一种促进校企合作的产权机制,通过对职业学校与企业的合作产权进行分离、确权和保护,使“国家拥有所有权、学校具有管理权、企业享有使用权”,从而形成“产权链套牢利益链,利益链驱动合作链,合作链拉动投资链”的校企合作产权结构。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潘海生教授作了题为“我国高职院校空间布局的动态变迁与演化机理”的报告。潘教授认为高职院校的布局重心在近10年间呈现从东部沿海向中部地区偏移方向趋势,且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省域间“溢出效应”明显。高职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的协同作用、院校群之间的竞争与合作、院校个体的自我生长共同形成高职院校布局的演化机理。
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李政作了题为“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技能我很喜欢的一个中专学校人才的知识结构及其培养——以服务业为例”的报告。李博士基于扎根理论对一线技能专家工作过程进行编码和分析,得出服务业技能人才的知技术技工学校识结构。他认为培养具有这一知识结构的技能人才,应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处理好三个关系。
南宁师范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蓝洁副教授作了题为“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效度”的报告。她对比分析了2014年、2018年的两届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数据,发现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呈现三个方面的特征: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差距缩小,合作办学活力释放;
在这里,小编有一个自己的见解:如果孩子在上初中,他学习轻松并且成绩很好,那么他就不应该面对这样的选择。如果孩子学习很吃力,那么可能说明孩子本身并不适合学习这条路,每个孩子在这个世界上都有自己的价值,而上大学只是众多价值之一。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可以选择就业或上学,真的实现就业有技能,上学有门路。普通高中毕业生只能参加普通高中结业考试,考试难度较大。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学校、中专学校、技工学校毕业生主要参加高职技术考试或单独的高等职业入学考试,考试难度相对较低。
区域职教内涵发展的差距较大,东部地区优势明显;职教类型的内涵特征逐渐彰显,但仍需聚焦基本要素纵深推进内涵式发展。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马君副教授作了题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传播机制构建研究”的报告。马老师以教育传播学重要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工匠精神”传播中的各个要素,尝试构建了顶层设计与推进、传受双主体互动、“工匠精神”符号化、教育活动、媒介融合、效果评价与反馈等六大机制联动互补的职业院校“工匠精神”传播机制。
&em
sp; 同济大学职业教育学院王奕俊副教授作了题为“受教育者成本收益视角的东西部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合作机制分析”的报告。王老师基于教育成本收益理论分析发现,适宜群体对职业教育精准扶贫项目的有限理性认识,导致其过分关注短期内的机会成本而忽视长期收益,东西部区别不一样的特殊性也带来较高的心理成本,就此提出应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内外宣传等针对性建议。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李名梁教授作了题为“回顾与展望: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问题研究”的报告。李教授通过对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研究视角、研究办法或方法以及我国现有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较低的表现、成因等内容进行评述,并针对研究不足进行深层分析,提出前瞻性的改进策略,以促进我国职业教育社会认同度的不断提升。
德国科隆大学经济与社会教育研究所李君敏副教授作了题为“同行评估在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估中的应用:一个中德合作试点研究”的报告。李博士将同行评议的过程分为准备、观察与评议和反馈三阶段,指出同行评议的三个原理:是基于学校内部需求采取的外部的质量评估模式;以提高质量为目的,在开放和相互信任的氛围下促进质量改进;以发展为导向的办法或方法,提供以描述为主的观察结果。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生徐承萍作了题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的现实困境与应对策略”的报告。她认为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在获得良好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发展困境,建议学界加强理论与实践研究,提高认识和指导能力;政府、职业院校及其他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积极改变观念;评价机构发挥主体性等促进职业教育第三方评价市场完善。
主题发言后,3个阶段的自由论坛历时4个小时,在场的多位参会者向报告人提问或表达观点,展开热切的交流和深入研讨,会场气氛非常热烈。
保定技校女生 为进一步增进学术交流,碰撞思想火花,19日晚,“研究生沙龙”和“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圆桌论坛3个分论坛顺利举行。
研究生沙龙会场上,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瞿连贵、陕西师范大学的余智慧、华中师范大学的肖龙、南京师范大学的Adi Maulana、天津大学的许世建、辽宁师范大学的冯旭芳等6位博士研究生,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的伏梦瑶、同济大学的周娜、西北师范大学的祁惠芳、上海师范大学的程欣、浙江师范大学的贾铃铃、江苏师范大学王辉、湖北工业大学的刘博等7位硕士研究生围绕“职业教育变革”、“校企合作”、“师资培养”等主题进行了发言,并与与会者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和互动。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徐国庆教授、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的谢长法教授作为专家分别对博士生沙龙和硕士生沙龙的主题发言进行了精彩点评。
作为本次论坛新开设的特色项目,“中等职业学校改革与发展”圆桌论坛持续了3.5个小时之久,大家展开非常热烈的讨论和争鸣。除了本次论坛参会者外,杭州中等职业学校名校长苏州大学高级研修班40位校长在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主任张金英带领下也参加了本次论坛。来自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李玉静副总编、江苏理工学院臧志军副研究员、杭州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室张金英主任、浙江工业大学刘晓副教授、江苏师范大学陈鹏副教授、苏州评弹学校孙惕校长等6位学者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就中等职业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之路进行了主题演讲。在互动环节,杭州市中职学校的高志刚、张德成、许红平等多位领军校长、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程宇主编、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李祖平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钱景舫教授等纷纷发表了对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石伟平教授就所讨论的问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并为论坛“加餐”,围绕当下职业教育发展必须搞清楚的四个基本问题:中职生升学合不合理?如果合理,该升什么样的学?该在哪儿准备升学?职高还是普高?该如何怎么让中职生升好学?石教授给出了独到的见解。